八年级物理问题解惑之对桌面压力为啥等于重力?
齐思源老师回答同学问题,文章解决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压力等于重力?
压力与重力有什么关系,这是许多刚接触压强概念的同学疑问比较多的地方。在我们公众号内某学生提问,齐思源老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析。
原创/齐思源,北京市物理教师,王尚老师物理教研梯队成员。
文章版权地址http://chuzhongwuli.com,转载需经作者授权
初中生学习问题
学生:齐思源老师您好,有个问题请教您。课堂上我们老师说,某物体放在桌子上,对桌子的压力就等于重力。为啥就有这样的结论呢?怎么推导的?我想知道为什么?问我的老师,老师说的我不是很懂。
齐思源老师答复
齐思源老师:您需要自己动手画图,跟着我下面的话来感受一下。将一个物体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当我们对这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物体受到本身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满族二力平衡。令桌面的支持力为N则有:
G=N
在的学习力的概念时,我们提到:
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且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我和王尚老师在讲课或者答疑的时候,总是举一个例子:
我推您的同时,您也推了我,而且我推您的力与您推我的力大小相等;这两者是一对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我们还是看上面提到的例子,我们再令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F,由以上结论可知,N与F是一对儿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大小关系是:
N=F
我们再和前面的方程联立,得出以下结论:
G=N
这就是您课堂老师说的,压力等于重力的解释过程。
但是提出这句话是需要有前提的,并且是两个前提条件同时满足才可以。
(1)接触面必须水平,不能倾斜。
(2)没有其他竖直方向上的力作用在物体上(比如物体上不能有压力)。
您可以亲自画图,再看看上面我们讲解内容,自己分析一下。
下方这个页面内有详细的解析,并有王尚老师录制的视频供同学们学习。
学过的物理知识要定期巩固才行
总有家长朋友们问我,齐老师初中物理是不是很难学?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不过绝大部分的同学的智力水平,听懂学会肯定是没问题的。
也就是说,只要同学们课上跟着老师走,课后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多问老师问题,不会有多难的地方,超出您的能力,是您咋琢磨都琢磨不透的。
可也正是因为同学们只要跟着老师都能听明白,很多学生就放松了警惕,觉得物理知识并不难啊。我接触了太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对理解力、记忆力过分高估,觉得听明白了,就是学会了,就是没问题了。
一些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就不积极思考,老师让归纳的解题方法不去归纳,平时也不注重翻看笔记、整理错题,考前也不积极备考。考试就露出了马脚:总是考砸。
同学们要明白,咱们初中物理只学两年,教学节奏特别快,讲完了这章,下一章马上就开始了。课堂上您是听懂了,可课下不去下功夫把这些内容夯实牢固,不去及时复习,很容易遗忘啊。
说句大家都不喜欢听的,很多学生学初中物理,就像是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
孔子说过,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多复习巩固,这对学好、考好物理太重要了。您千万别高估您的记忆力;学过的,听懂的,要常回头看才能学到心里,学到骨髓里。我建议同学们课下好好利用我们公众号初中物理七百讲中的免费视频,定期对前面学过内容进行强化。
目前课堂上讲浮力,我课下挤出时间来把前面的液体压强部分复习下,看上四五个视频。目前课堂上讲做功,我课下挤出时间来把牛顿第一定律复习下,看上四五个视频。目前课堂上讲滑轮,我课下挤出时间来把前面功率复习下,看上四五个视频。
学霸们为何能把知识掌握的那么牢?其实他们课下就是这么干的。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一套试卷上考到了压强、浮力、做功、功率、杠杆、滑轮组。考到的所有考点,学霸们都了如指掌,做起来当然就犹如庖丁解牛,做得又对又快。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内分享了很多物理教学视频,供同学们免费收看。
在物理学习上,您要是还有其他的质疑,可以在公众号内继续留言与我探讨。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初中物理七百讲)讨论交流物理学习。
初中物理学习问题与齐思源老师答疑
学生问题:研究滑轮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齐思源老师答疑:我来简要做一个说明。1、从理论上看,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实际动力要大于阻力。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当F1竖直向上拉动时,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F动=1/2(G轮+G重),由于摩擦的存在,动力也要大于一半的阻力,但绳端移动的距离却刚好是重物移动距离的二倍。
2、在这里,我们所讲的动滑轮的轴要和重物一起运动,如果滑轮的轴不是和重物一起运动,而是和动力一起运动,就不能想当然地说省一半的力了,我们可以通过受力分析及动滑轮的特点对这种情况进行研究。
这是物理教材《滑轮》中学习的内容,对该问题更为详细的解析,推荐您查看
这个网页http://chuzhongwuli.com/150/
初中物理学习问题与齐思源老师答疑
学生问题:什么是焦距?
齐思源老师答疑:我们把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也可以说两个焦点之间距离的一半就是焦距。
因为焦点有两个,并且位于透镜的两侧,所以焦距也有两个,位于透镜的两侧,并且两个焦距相等。
这是物理教材《透镜》中学习的内容,对该问题更为详细的解析,推荐您查看
这个网页http://chuzhongwuli.com/86/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内分享了很多物理教学视频,供同学们免费查看。
原创作者:齐思源,王尚老师物理教研梯队成员。
未经作者授权,文章不得转载。版权所有权归微信公众号:初中物理七百讲,所有。
推荐阅读: